最新動態
珠海檢驗檢疫局食品安全現場快速檢測技術取得新突破
作者:王小玉 鄧 璐 來源:中國國門時報 發表時間:2017-3-24 15:42:28 點擊:5749
珠海檢驗檢疫局食品安全現場快速檢測技術取得新突破——
“創新是推動事業改革發展的核心動力”
吃得安全、吃得放心,是每個人都關心的話題。如何強化技術支撐、保障食品安全,則是技術執法部門關注的重點。
今年2月7日,廣東省召開創新發展大會,珠海檢驗檢疫局申報的“食品安全高風險因子現場快速檢測體系的構建及其標準化”科研項目獲201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,研究成果填補了7項國際空白、2項國內空白,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“科技創新是國家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要素和核心環節,也是推動檢驗檢疫事業改革發展的核心動力。”珠海局局長黎慶翔說。要打好“技術牌”,念好“服務經”,必須夯實技術基礎和培養創新團隊,早已成為珠海局黨組和全體干部職工的共識。
問題催生創新
轉基因食品安全備受全球關注,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紛紛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安全評估程序,全程跟蹤其生產、運輸、保存、銷售等環節。
細菌及其毒素、真菌及其毒素、病毒等微生物污染作為食品安全“慣犯”,危害著人類健康。近年來,因檢出轉基因成分和食源性致病菌超標,我國出口食品頻遭退運和銷毀,不僅使出口企業蒙受經濟損失,還影響了“中國制造”聲譽。
目前,轉基因檢測過程,以蛋白或以DNA為檢測目標的方法,如酶聯免疫吸附法(ELISA)、PCR法等,或因僅針對一種特異蛋白,檢測通量低;或因加工食品的目標蛋白構象改變,無法檢測;或因對實驗技術條件要求較高,無法在一些條件較為落后的基層單位廣泛使用和推廣。
面對方法上的不足和缺陷,考慮到珠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食品貿易頻繁狀況,加之食品安全檢測具有樣品成份復雜、樣品量大、檢測項目多、時效性強的特點,珠海局意識到,必須建立更加便利高效的快速檢測成套解決方案。
問題催生創新,技術亟待改進,珠海局瞄準了研究方向。
十年磨成利劍
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與解決方案,是實施食品安全規劃的重要技術支撐。珠海局于2006年正式啟動項目,組建技術攻關團隊,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平臺作用,以轉基因水稻、大腸桿菌等進出口食品安全高風險因子為研究對象,開展了《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(LAMP)快速檢測食品中常見重要轉基因植物的研究》等9個科技項目研究。以此為基礎,珠海局逐步構建起整個檢測體系。該項目構建的LAMP實時濁度法和可視化芯片法現場快速檢測體系,可對轉基因食品的12種內外源基因、13個品系、10種重要血清型的沙門氏菌和24種致病菌及產毒素微生物完成現場快速檢測。
鑒定專家組認為,項目組就食品安全在行政執法和風險監控中面臨的問題,使用最新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建立的一系列快速檢測方法,極大簡化了檢測流程,提高了檢測速度和靈敏度,并實現檢測技術的標準化、專利化,對于我國食品安全監控具有重要意義。
成果撬動產能
目前,這一研究項目已獲發明專利11項,形成已發布的SN行業標準22項,形成商品化市售試劑盒23種,撰寫專著1本,發表SCI收錄論文3篇,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6篇。檢測技術因具簡便、準確、快速、靈敏、高通量等特點,非常適用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篩查、食品安全調查分析、突發食品安全事件快速檢測及口岸快速通關檢測。
這既是檢驗檢疫科學監管所需,也是企業增強競爭力所盼。目前,檢測技術已成功推廣應用在全國進出口檢測機構、科研院所及各大企業。此外,研究成果還無償進行技術轉讓,在高新技術企業實現成果轉化,包括“轉基因水稻KMD核酸檢測試劑盒”“大腸桿菌基因檢測試劑盒”等23種試劑盒。得到實惠的中小型企業,借此強化了自檢自控能力,提升了產品競爭力。
“十二五”期間,珠海局驗收科技項目同比增長121.43%,成果登記同比增長119%,科技成果(作為主要完成單位)獲省部級獎勵8項。前不久,該局建成國家新發傳染病檢測重點實驗室,珠海局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增至6家。同時,該局技術中心被認定為“國家質檢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基地”。隨著科技創新水平的不斷提升,珠海局激活了改革發展的新動能。 《中國國門時報》